当前位置: 首页 > 工作动态 > 市总动态 > 宣传教育和网络信息部

香香甜甜我们都爱吃的它,竟是健康杀手!

发布时间 : 2024-03-26

点击数:

来源:湖南禁毒

家宴、拜年、亲朋好友团聚……
“大吃”是免不了的
不仅吃了上顿接下顿
饮料和零食更是少不了

琳琅满目的“年货大军”
甜甜蜜蜜的糖果
一定是老人小孩都会喜欢的



但是开心过年的同时

记得糖类摄入要控制量

摄入过多

可能会增加患癌症

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!


划重点

01

糖的危害比你想象中还大

2006年,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过23个国家的人口死亡原因,得出了一个令世人惊讶的结论——嗜糖之害,甚于吸烟。


这项调查还提示:长期嗜高糖食物的人,他们的平均寿命比正常饮食的人要缩短10~20年。


划重点

02

糖吃多了可能毁全身

1.增加患癌症风险


甜食与某些癌症虽没有直接关系,但它们却可能是癌症的潜在源头。糖吃得过多,会引起肥胖,而肥胖是多种癌症的诱因。




2.增加营养不良风险


过多食用甜食,会使血糖升高,抑制食欲。让孩子不爱吃饭,导致优质蛋白质、维生素、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长期摄入不足,可能会造成营养不良、发育迟缓。


此外,糖在体内的代谢需要消耗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。因此,糖摄入过多,可能会造成维生素缺乏、缺钙、缺钾等各种营养问题。


3.增加患心血管疾病风险


长期大量吃糖,过多的糖分会转化成脂肪储存在体内,容易造成肥胖,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。


4.增加患糖尿病风险


吃糖过多,不仅会引起肥胖,还会使胰岛素敏感性下降,从而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。80%~90%的二型糖尿病患者,都有超重、肥胖的现象。




5.增加患近视风险


长期嗜甜的孩子,比一般的孩子更容易近视,而且近视度数增长更快。这是因为吃糖过多,会导致血糖增高,相应地降低体液的渗透压,使眼球内房水渗透到晶状体内,引起晶状体变形,屈光度增高,从而发生或加重近视。


6.增加患龋齿风险


经常吃糖,会为口腔中的细菌提供一个良好的繁殖环境。这些细菌和糖分接触后,容易造成口腔中的酸性成分增加。牙齿经常受到酸性物质侵袭,容易引起龋齿和其他口腔疾病。




7.增加患脂肪肝风险


糖转化成脂肪后,一部分藏在皮下,另一部分则会蓄积在脏器表面,不仅会造成脂肪肝,还可能会造成脂肪心、脂肪脾等。


8.加速皮肤衰老


当我们摄取过多糖分的时候,容易增加体内的炎症反应,会对DNA、胶原蛋白的形成造成一定影响,使皮肤加速衰老。


划重点

03

不是所有的糖都能吃,下面这些可别碰


近年来,有些新型毒品经过乔装打扮,伪装成糖果潜伏在我们身边,极具隐蔽性和诱惑性。

图片
“跳跳糖



伪装成“跳跳糖”的新型毒品遇水即溶、即冲即饮,口味与各种饮品混合后都不会发生变化,甚至香味都相似,且后劲很强,喝一次大脑连续两天都会处在兴奋当中。



图片
“糖片



伪装成“糖片”的新型毒品有着色彩鲜艳、包装花哨的外表,但其真实身份却是摇头丸。

摇头丸是一种混合多种毒品成分的混合类毒品,既能让人亢奋又能致幻,故又被称为“迷魂药”。长期滥用会造成记忆下降和行为改变,而且会损伤吸食者的视、听觉能力,出现混乱、抑郁、睡眠障碍、持续上升的焦虑、易激惹和冲动行为。




图片
“巧克力”



伪装成“巧克力”的新型毒品可不是普通的巧克力,而是犯罪分子用大麻熬成的油掺制成的巧克力。其包装粗糙简陋,而且没有标明任何品牌。

这种新型毒品含有四氢大麻酚成分,吸食大麻过量会损伤身体,引起手脚颤抖、心跳加快、头脑昏沉、反应迟钝、短期失忆等不良反应。如果长期吸食,后果更加严重!




图片
“果冻



毒品“果冻”,形态与正常的果冻类似,外包装简陋,没有注明成分、制造商等信息。制作过程中掺入卡西酮类及苯丙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。


直接食用或混入酒水饮料中食用,与吸食冰毒及卡西酮类物质效果类似,产生兴奋和致幻效果,并导致狂躁、偏执及被害妄想,诱发各种暴力行为。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精神障碍,大量使用可诱发心力衰竭和肝肾衰竭甚至死亡。






毒贩为吸引消费者、迷惑公众
不断翻新毒品花样、变换包装
破解毒品伪装术的最好办法
是了解禁毒知识
提高警惕

陌生人提供的食品、饮料等

千万别随意接受

如果发现“伪装”毒品

请及时拨打110报警!